introduction
产后康复真的是一门学问,有专业的机构辅助你会更加安全有效。
那么,产后康复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
1.心理康复
妈妈经历了痛苦的生产之后。
雌激素突然下降、身体疲劳。
因为刚刚切换成照顾宝宝的角色,自我的时间大大减少。
另外还有一些会因为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的排解等原因。
让新妈妈常常会为了一点不称心的小事而感到委屈、甚至伤心落泪。
这些症状大多数会在产后一周内发生,并能自行康复。
但有些则可能发展为产后抑郁。
因此家人给予新妈妈足够的理解、关心、体贴和照顾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产后妈妈自己的心理调整也极为重要。
产妇产后应有一个安静、舒适、生活方便的环境休养。
丈夫和家人要多给予饮食、情感上的支持,精神上的爱抚。
尤其是丈夫在此期要多付出些。
给妻子创造一个心情愉快、适应妻子机体恢复的环境。
顺利地度过产褥期,也是全家人的幸福。
2.骨盆康复
妈妈们在经历了十个月的妊娠期之后。
骨盆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顺产的妈妈更甚)。
而骨盆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腰、髋。
可能会出现腰痛、胯变宽,小腹突出、屁股变大变扁、身材走样。
产后妈妈臀、水桶腰、大象腿、妇科炎症反复发作。
腰酸腿痛、脊椎侧弯、盆底肌松弛,夫妻性生活不和谐、骨盆失稳屁股坐不住等现象。
分娩后女性的骨盆会松弛,会给身体带来明显的变化。
骨盆下口变宽,这会让臀部扁平;
髋关节向内侧歪斜,臀部变宽;
骨盆变得松垮,腰部弯曲严重;
膝盖以下的腿部扭曲,变成O型腿;
变形的骨盆让腹肌变得松垮,骨骼变得疏松。
据统计,我国已婚已育的女性,将近一半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
而产后的妈妈如果没有及时康复骨盆就去进行锻炼的话,有可能还会越练越“歪”。
因为个人的发力方式仍然是按照以前十几二十年习惯的发力方式。
而产后骨盆发生很大改变,再按照以前的发力方式去运动反而造成伤害。
3.盆底肌康复
首先盆底肌并不是一块肌肉,而是类似一张网一样。
控制着女人的膀胱,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
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所以盆底肌非常的重要。
因为一旦这张网变松了,妈妈身上很多器官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会使盆底肌变得松弛。
顺产会更加明显一些,而且年龄越大会越明显。
如果盆底肌松弛,会对身体有很多的影响,会使阴道松弛。
严重的影响到夫妻性生活。
还会导致压力性尿失禁,一个喷嚏就可能尿失禁,还容易造成各种妇科疾病。
严重者还会造成子宫等器官的脱落。
所以产后一定要进行盆底肌康复。
4.腹直肌康复
妊娠时,尤其是到了妊娠晚期。
增大的子宫会使腹壁扩张延伸。
两侧的腹直肌会从腹中线——也就是腹白线的位置向两侧分离。
正常情况下等到产后。
腹壁会逐渐恢复,腹直肌会再向中线靠拢。
通常半年到一年即回到原先位置。
但如果遇到腹壁本身薄弱、或者双胞胎、胎儿过大、羊水过多、或者多次生产等情况时。
产后半年腹直肌仍然不能回到原先位置的称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症。
腹直肌分离的危害并不只是不好看
腹直肌分离影响除了体态方面、还有不能有效维持腹内压。
逐渐腹部膨出。
此外还会出现腹腔脏器失去腹直肌支撑发生位移。
加重腹部向外膨隆。
十分严重的腹直肌分离产妇会在腹部中央明显感受到下陷的松弛皮肤。
好似一个坑,向内甚至能够摸到小肠等脏器。
产后腰痛、膝关节痛、骨盆前倾、腰臀酸软无力。
由于腹壁失去腹直肌、腹内外斜肌的支持,再加上盆底肌群劳损。
导致腹部膨出、内脏移位,这样会让妇女身体重心前移。
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在行走和坐下的时候,不得不增加腰椎曲度。
腰椎前挺,骨盆就会前倾代偿。
膝关节为了维持上身平衡也会因为韧带和肌肉牵拉、关节磨损引发病变。
引起生产后的妇女腰痛、膝关节疼痛等继发性改变。
长期以往,腹内压逐渐增高,形体改变越来越难康复。
其他身体变化包括腰椎前突、 骨盆前倾、竖脊肌缩短、臀肌缩短无力。
可见掌握正确的产后康复方法有多么的重要!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妊娠纹,预防工作要做好哦~
上一篇:产后只胖不瘦,可能是这路出了问题